科普 | 温度升高,室内的“幺蛾子”又出来了发表时间:2020-05-27 09:55 印度谷螟面面观 图片来自网络 印度谷螟 拉丁学名 Plodia interpunctella 英文名 Indian meal moth 属于 鳞翅目(Lepidoptera),斑螟科(Phycitidae) 成虫体长6~7mm,静止后翅收回体长9~10mm 前翅长三角形,亚基线与中横线之间为灰黄色,其余为赤褐色并散生有紫黑色斑点,后翅灰白色。 “印度谷螟”,全世界分布的仓储害虫,与食品的种类,温度,卫生状况(特别是是残渣、粉尘)等相关。中国境内除了西藏尚未发现之外,其余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都已发现。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,大家都在家里,人人都是“大厨”,家里屯粮很多,生“蛾子”的机会也多了。如果家里出现了,也不用太害怕,学点小技巧,控制“幺蛾子”。 两只正在交配的“幺蛾子“,朦胧 要想知道”幺蛾子“有何而来,就要知道它的”前身“,也许你不相信,不过确实”小时候“和”成年“是天壤之别。 印度谷螟的生活史 生活习性 幼虫为害各种粮食和加工品,玉米、大米、小麦、豆类、油菜籽、花生、谷粉、干果、米麦制成品、奶粉、糖果、香料、生药材、中药丸、昆虫标本等。其中以禾谷类、大豆、红枣等受害最重。 以下画面可能引起不适感...... 图片来自科学粮食人 面包中发现的.... 图片来自科学粮食人 某品牌的榛果巧克力 很多人喜欢吃的干果和果脯,也常常成为印度谷螟的重点危害对象。这个虫子嘴太刁了,常常是神一样地不可思议,它可以钻进很小的缝隙,甚至可以咬破很多包装物,然后再侵食食物。 幼虫蛀食干果、干菜等成孔洞、缺刻,常吐丝连缀粮粒及排泄物,并结网封闭其表面,使其结块变质。幼虫行动敏捷,具避光性,受惊后会迅速匿藏。老熟后多离开受害物,爬到墙壁、梁柱、天花板及包装物缝隙或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。对人体无害。 来自刻行虫害管理专家 可以分幼虫控制和成虫控制,前提是做好家庭环境卫生,做好粮食储藏。 对于幼虫和卵粒控制可以采用高温或者低温法。 日光暴晒、开水浸烫、开水蒸豆/粮食,以上经高温处理适宜于家庭存贮的食用粮食。对于大批量粮食可用暴晒密闭存贮法。即将粮食在炎夏烈日下暴晒后,趁热密闭贮存。利用高温使粮食呼吸旺盛,释放大量CO2,使幼虫缺氧窒息而死。 家里真的出现”幺蛾子“,需要积极查找源头,控制幼虫,降低损失;也需要尽快控制成虫。 [声明]: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 |